成為全球最受信賴的
創新生物醫藥公司
復宏漢霖 PD-L1 ADC HLX43聯合H藥 漢斯狀®的Ib/II臨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

2025-04-09
2025年4月9日,復宏漢霖(2696.HK)宣佈,公司基於與宜聯生物的合作開發的靶向程序性死亡-配體1(PD-L1)的新型抗體偶聯藥物(ADC)注射用HLX43聯合自研的H藥 漢斯狀®(抗PD-1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,通用名:斯魯利單抗注射液)用於治療晚期/轉移性實體瘤患者的Ib/II期臨床試驗(HLX43HLX10-ST201)於中國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。此前,HLX43單藥或聯合治療晚期/轉移性實體瘤已在中國啟動II期臨床研究並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。目前,全球尚無同類靶向PD-L1的ADC產品獲批上市,僅有SGN-PDL1V(來自輝瑞)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啟動臨床III期試驗,HLX43為全球第二款也是國內首款進入臨床階段的靶向PD-L1的ADC產品。

近年來,以抗PD-1/L1抗體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(ICI)促進了腫瘤免疫治療的高速發展,成為腫瘤患者各線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。然而,部分患者對該療法無響應,或者出現耐藥[1]。對於免疫治療耐藥或經免疫治療等標準治療失敗後的患者人群,尚缺少有效的後線治療方案,亟待探索更前沿的新型治療方案,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獲益。ADC作為當下腫瘤治療中療效最突出的新型療法,已在乳腺癌、肺癌、食管癌、胃癌等多項實體瘤中展現出初步的治療潛力,成為重要的探索方向[2]。而PD-L1在非小細胞肺癌、結直腸癌、三陰性乳腺癌、鱗狀細胞癌等多種癌種中均有表達,且在正常組織中的表達有限,使其成為開發ADC藥物的潛力靶點,為腫瘤治療帶來新的途徑[3]




HLX43兼具抗體分子的高度靶向性和細胞毒素的強大殺傷力,可通過與腫瘤細胞表面PD-L1 抗原特異性結合,經內吞後釋放小分子毒素,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。其採用的毒素DNA拓撲異構酶I(Topoisomerase I)抑制劑在血液中的半衰期更短,安全性更好,同時其更強的膜穿透性和細胞膜親和力便於產品發揮旁觀者效應[4],獨特的作用機制使得HLX43較同類ADC產品具有更大的治療窗口,增強ADC在實體腫瘤中的治療效果。臨床前研究及I期臨床研究提示,HLX43在抗PD-1/PD-L1單抗耐藥的非小細胞肺癌等多個瘤種中顯示出顯著療效,且耐受性良好,臨床前研究數據於2023歐洲腫瘤內科學會(ESMO)大會以壁報形式進行展示。基於此,公司於近期啟動了HLX43在食管鱗癌等潛在實體瘤適應症中的II期臨床試驗,以進一步評HLX43的療效和安全性。在加速拓展抗體偶聯藥物(ADC)產品佈局的同時,復宏漢霖亦積極探索ADC與免疫治療藥物的聯用方案,前瞻性佈局IO+ADC治療領域,以期實現協同增效的抗腫瘤療效,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獲益,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。

未來,復宏漢霖將持續立足於未滿足的臨床需求,充分發揮公司在抗體藥物和抗體偶聯藥物領域的一體化平台優勢,加速推動更多前沿治療方案的研究和開發,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高質量、可負擔的創新治療方案。

關於HLX43HLX10-ST201
本研究為一項旨在評估HLX43聯合漢斯狀®治療晚期/轉移性實體瘤患者的安全性、耐受性和有效性的Ib/II期臨床研究。研究分為Ib期劑量遞增和II期劑量拓展兩個階段。第一階段為開放標籤研究,合格的受試者將接受不同劑量的HLX43聯合固定劑量的漢斯狀®靜脈輸注給藥,每3周一次(Q3W)。第二階段為多中心、隨機、開放標籤的對照研究,在第一階段數據的基礎上,評估3個不同劑量的HLX43聯合固定劑量漢斯狀®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第一階段的主要終點為劑量限制性毒性(DLT)觀察期內每個劑量組發生DLT事件的受試者比例和HLX43聯合漢斯狀®用藥的最大耐受劑量(MTD)。第二階段的主要終點為獨立影像評估委員會(IRRC)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(RECIST)v1.1評估的客觀緩解率(ORR)。

參考文獻
[1] Attili I, et al. Strategies to overcome resistance to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n lung cancer[J]. Lung cancer: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, 2021(154-):154.
[2] He J, Zeng X, Wang C, Wang E, Li Y. Antibody-drug conjugates in cancer therapy: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studies. MedComm (2020). 2024 Jul 28;5(8):e671.
[3] Kwan B, et al. 783 SGN-PDL1V, a novel, investigational PD-L1-directed antibody-drug conjug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[J]. 2021.
[4] Conilh, L, et al. Payload diversification: a key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tibody–drug conjugates. J Hematol Oncol 16, 3 (2023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