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29日,由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、廣州日報報業集團、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聯合主辦,復宏漢霖傾力支持的「粉出彩·她綻放」2025乳腺癌關愛公益活動在廣州圓滿舉辦。本次活動匯聚了醫學專家、公益組織、媒體代表、企業代表及乳腺癌患者等100餘位嘉賓,聚焦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。活動現場發佈了《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與社會關愛倡議書》,旨在凝聚社會共識,打造中國乳腺癌患者心理關愛標杆品牌,共築患者「身心共愈」新生態。
凝聚力量,點亮希望
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乳腺癌單病種首席專家王樹森教授表示:「在精準醫療時代,乳腺癌治療正從『延長生存』向『治癒可能』邁進。手術、化療、內分泌治療、放療、靶向治療、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手段的協同應用,為患者提供了更多個性化的醫療支持。除了疾病本身,也要重視患者的心理康復,希望通過構建全方位的社會支持網絡,助力患者重獲健康,活出精彩人生!」
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理事長郭連有在致辭中表示:「乳腺癌不僅是身體的戰役,更是一場心靈的療愈。此次活動主題『從心出發』意味着用心感受患者的困境,用行動傳遞力量。感謝各界對乳腺癌患者的關愛與支持,呼籲更多患者結伴同行,讓抗癌之路不再孤單。」
復宏漢霖執行董事、行政總裁朱俊博士在致辭中表示:「本次活動傳遞了充滿希望與力量的粉紅能量,為乳腺癌患者帶來心靈撫慰,助力她們更好地回歸正常生活。作為深耕乳腺癌治療領域的企業,復宏漢霖將持續提供全域全程、個性化的治療方案,同時傳遞溫暖與關懷,助力每位患者綻放生命光彩。」
倡議書發佈:科學為盾,共情為橋
活動現場發佈了《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與社會關愛倡議書》。倡議書指出,乳腺癌新發病例數持續攀升,雖然隨着醫療手段的進步,乳腺癌治療正從「延長生存」向「治癒可能」邁進,然而患者常因多重壓力引發焦慮、抑鬱等心理困境,因此亟需為患者提供全病程的心理關愛支持,構建全方位支持體系,助力實現身心共愈。廣州日報、復星基金會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和復宏漢霖聯合發起倡議,呼籲各界攜手,營造「身心共愈」的康復環境,助力患者重拾信心與尊嚴。在儀式現場,來自倡議發起方的代表與醫療專家、患者代表共同啟動象徵社會力量匯聚如潮的「粉色海洋球」裝置,宣告倡議書正式生效,「以科學為盾、共情為橋,照亮患者抗癌征程」。
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病專科醫院副院長許銳在解讀倡議書時指出:「隨着乳腺癌治療進入慢病化管理時代,發病率攀升與年輕化趨勢使患者面臨疾病治療、社會角色轉變等多重壓力。倡議書提出『確診-治療-康復』全周期心理支持方案:確診期建立積極心態,治療期提升治療依從性,康復期重建社會角色。針對當前心理支持不足的現狀,許銳呼籲醫療機構培養專業心理團隊,構建『醫院-家庭-社會』三級支持網絡,將心理關懷深度融入診療全程,實現患者身心共愈。」
復宏漢霖行政總裁朱俊博士在解讀中表示:「乳腺癌患者的全面康復需要構建『科學為盾、共情為橋』的立體支持體系。」他指出,「在科普維度上,着力打造『心理-生理』協同康復機制,通過權威科普平台提供抗癌知識普及與復發防控指導,系統提升患者及照護者的健康管理能力。在社會支持層面,着力建立醫療、企業、公益、媒體等多方協作機制,通過『賦時光予生命』腫瘤患者關愛公益項目等持續優化涵蓋心理健康、治療與康復、社會融入等多維度的患者關愛生態。這一創新體系致力於為乳腺癌患者提供從治療到康復的全程守護。」
醫患企同心,以「心」護「心」
圓桌環節聚焦共築乳腺癌患者多層次社會支持體系。乳腺癌患者代表馬女士動情分享:「確診時的絕望在醫護的專業關懷和病友的溫暖互助中逐漸消散。我們最渴望的是持續的理解陪伴——專業醫生全程指導帶來的安全感,病友間心靈相通的慰藉,以及社會各界的接納支持。正是這些溫暖力量的匯聚,賦予我們與疾病抗爭的勇氣和希望 。」
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乳腺外科主任史福軍教授表示:「當前早期乳腺癌治癒率已達85%,但公眾認知仍存在信息差。很多人對乳腺癌的印象還停留在過去的治療方式,而現代醫學已實現保乳、重建等更人性化的治療。我們需要消除誤解,傳遞科學認知和積極希望,重建患者抗癌信心。」
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乳腺外科主任張清教授表示:「在醫患共情方面,女醫生具有一定的溝通優勢。面對逐漸年輕化的患者群體,我們不僅提供專業治療,更會給予溫暖的擁抱和信心。從確診到康復,團隊建立了全程關懷體系:治療階段關注社會角色,康復期幫助重新規劃人生,多年來通過病友會、康復活動等方式,持續為患者提供身心支持。」
復宏漢霖高級副總裁余誠表示:「作為創新生物製藥企業,復宏漢霖的管線佈局已全面覆蓋HER2等多分型的乳腺癌治療藥物,致力於為患者提供從早期到晚期的全程治療方案。我們聯合醫學專家、協會及各界夥伴,通過標準治療推廣、康復理念傳播和創新支付計劃,構建乳腺癌防治生態圈,助力患者減輕疾病負擔、重歸社會。」
活動尾聲設置療愈互動環節,通過即興戲劇趣味互動形式,幫助患者在互動中釋放壓力、建立信心並獲得情感共鳴,同時傳遞「身心共愈」的理念,為抗癌之路注入更多溫暖與希望。